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宋衛國研究員來訪并做報告
9月23日,應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樊衛斌研究員邀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宋衛國研究員來實驗室訪問交流,并作題為“手性氨基醇的綠色制備”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樊衛斌主持。
宋衛國,就職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功能納米材料與多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應用,通過納米結構材料的可控構筑得到具有理想形貌和豐富表界面官能團的材料,用于催化、環境等方面的應用。
在報告中,他首先介紹了手性氨基醇的應用價值。手性氨基醇是藥物分子合成中的關鍵中間體,具有高附加值和高需求量。為了實現高效、安全、綠色的制備方法,需要解決催化劑的活性問題和固廢排放問題。團隊設計制備了單原子和納米團簇結合的加氫催化劑,從而得到高活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發現,通過浸潤性匹配設計,控制催化劑附近和表面的反應物及產物濃度,可以顯著提高催化反應效率。在氣固、液固、氣液固三相反應體系中,反應物種在催化劑上的吸附和擴散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進而有效提高反應表觀速率。在若干加氫和選擇性氧化反應中,浸潤性匹配的催化劑可以在緩和條件下完成催化反應。在設計浸潤性匹配的催化體系時,通過表面和孔道功能化處理,可以得到不同浸潤性、浸潤性梯度、孔道結構的催化劑。在此基礎上,通過雙極膜電滲析技術實現反應體系質子酸與氨基醇的分離,避免固廢產生。團隊據此開發了基于高效催化和電化學膜技術的手性氨基醇綠色制備工藝。最后,他指出90%的精細化工過程需要催化劑,其中的80%采用多相催化。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是影響性能的關鍵因素。因此發展可控合成方法,構筑高效催化劑和催化體系是必要的。
報告會上,宋衛國不僅分享了相關研究成果,還與現場參會人員進行了廣泛而深入地交流。

(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
附件下載: